知識匱乏的時代,書是高大上的東西,「讀書人」這三個字聽起來感覺和聖人已經差不多了;而現在這個時代,現實擺在面前,知識早已不那麼稀缺了,甚至書籍已經不是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了,那麼讀書還有必要嗎? 該怎麼讀書呢?

首先來講,讀書依然是必要的。 只是你要明白,讀書並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 如果你只是想要多點談資那去聽聽羅輯思維的羅胖侃大山就OK了,還會讓你顯得有「自己」的見的。 這也有問題,以後大家談論起來自己的讀書和對問題的一些看法,發現自己的思想都是一家店買來的,這個比撞衫更尷尬一些,撞衫只是外在穿著,撞思想可是撞了腦殼裡面的東西,關鍵是,這個東西並不是自己的! 這個效果就跟租了輛豪車去相親差不多。

讀書除了可以讓你從泡知識速食店的屌絲風格裡解脫出來以外,讀書關鍵是一種自我對話,也就是說,讀書是讀自己。 這是個大事情,還是要講究一點的。 同樣一本書,你在一個窗外樹葉色彩斑駁,室內咖啡飄香的地方讀和擠在地鐵上讀,讀到的東西通常是有差異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江南春當年在紹興路的漢源書屋做出正確的創業選擇的原因。

書就像毛筆一樣,即便未來傳播知識的功能不再是主流了,其背後藏著的悟道的功能還是依然存在的,這個是讀書的真正的價值。

如此來看就知道許多人讀書是在浪費時間而不是一種有效的成長途徑。

有三種讀書的習慣是低效的,第一種是讀書沒有目的和缺乏明確選擇。

經常看到一些喜歡讀書的朋友在朋友圈裡曬讀書,而不少書是雷同的。 例如像中信出版社和湛廬出版社出了不少美國的管理類、心理類的暢銷書,這兩年互聯網的書也很受追捧。 這些書很有學習價值,然而讀著讀著就會發現裡面也充斥不少雷同的觀點,甚至有些被奉為大師之作的東西也不過是教科書的翻版。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已經明白了決策心理學教科書裡面的種種心智偏誤,400多頁的《思考,快與慢》之類的書你就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捧著閱讀了。

為什麼有些人讀書浪費時間呢? 看到被出版社大力推薦的書就恭順的捧起來讀,自己讀書沒有目的,似乎捧起了一本書來讀就已經是目的了。 喜歡讀書的態度貌似不錯,而你的時間也浪費掉了。 書商和出版社有自己的賺錢的目的,你作為讀書人卻不能被牽著鼻子走路,彼此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類似的書不宜讀太多,最終你的悟道還是要回歸真實的生活。

建議是,讀書要有甄別,讀本質的東西為主,讀思想為主,而不是知識的簡單應用,那是娛樂,而不是真正的心智成長。

第二點似乎老生常談,然而很多人讀書並沒有抓住這個要點,那就是讀書缺乏記錄。

這個記錄並不是記錄書的內容,而是要記錄你自己的感悟。 如果你深知讀書是一種自我對話和探索的過程,你就自熱而然地會這樣做。 讀書的時候記在書上,也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通常記在書上有上下文的情景,再看到你能夠進入當時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 不讀書的人可能張口大白話,讀了點書的人喜歡丟一些知識,書讀懂了的人大概懶得說那麼多了;智慧是一種狀態,這個狀態記錄下來很困難的,讀書進入這種化境也是很難記錄的,不過還是應該盡力保存個一鱗半爪。

我的做法是隨時記錄,空閒的時候翻看記錄,你有時間有心情的話還可以開始寫作,寫作是另一個角度的閱讀自己和自己所在的世界,閱讀之于寫作就像看戲和扮上角色自己唱一齣的區別。

第三個讀書浪費時間的問題就是怕讀硬書。 當然了,很多人都不太喜歡費腦子的事情,在讀書APP聽聽別人的分享似乎更舒服一些。 讀書有點像登山,你爬上了一個臺階,視野就不同了。 讀書很關鍵要讀一些階梯性的書,就是讀過以後讓你思維實質性拓展的書,這些書讀了以後,同類其他書翻翻就OK了。 而這些階梯性的書不少是有點難啃的,也不見得是那些商業上很成功的暢銷書。 美國一個心理學家叫David Hawkins的,用他的能量理論來解釋,說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讀道德經等經典,而喜歡讀故事會之類的書呢? 因為你的能量和道德經的能量還不在一個狀態水準。

至於哪些書是階梯性的書,每個人也不完全一樣,不過,有一點可以參考:要快些發現階梯性的書籍可以討教這個領域讀書有經驗的高人,這樣能省去不少時間。 還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如果有人給你推薦了某本書,你要多問一句,這本書給對方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發。 泛泛而談的書單是沒有多少參考價值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
    全站熱搜

    yuki的育兒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